南方基金解题韧性生长 三重困境待穿越

南方基金解题韧性生长 三重困境待穿越

yigelaigebao 2025-07-05 装修心得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铑财

  作者:古道 

  越是形势大好,越要居安思危

  梅林时钟效应告诉我们,板块轮动是常态,顺势而为者才能握紧财富金钥匙。

  2025 年以来,A 股市场持续震荡,红利低波策略相关的ETF产品脱颖而出,因稳健回报特性受到基民青睐。截至7月1日,南方红利低波50ETF规模突破100亿元。

  政策层面上,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监管,提升了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叠加2025年5月央行“双降”释放超万亿流动性,推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进一步强化了红利资产配置价值。

  天时地利人和,南方基金迎风飞翔,投资回报前景多诱人、又还有哪些短板牵绊呢?

  01

  净利跻身行业次席 

  探寻韧性生长良方

  LAOCAI

  产品表现较突出,首先得益于自身实力支撑。

  3月28日晚,发布2024年报,控股子公司南方基金的关键经营数据随之揭晓:全年营收75.23亿元,净利23.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59%、16.92%。净利规模反超华夏基金,升至行业第二位。

  截至2024年期末,南方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达2.47万亿元,其中公募业务管理规模1.32万亿元。

  规模质量兼具,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2024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公募费率改革深化与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呈现显著分化格局,马太效应愈发强化。

  Wind数据显示,2024年76家公募基金中,以南方基金、易方达、博时基金为代表的7家头部机构,合计贡献43%的净利润,头部韧性与竞争优势充分展现。

  聚焦南方基金,凭借市场洞察、实力积蓄,大胆革新,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为突破降费困局提供了新思路。

  产品创新方面,加速布局指数基金与固收产品。同时,深耕区域 ETF、养老 FOF、绿色主题基金等细分赛道,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布局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降本增效方面,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与成本管控,将ETF基金与固收类产品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前者低成本、高透明度的特点,打造常青树产品。固收类产品则在市场波动中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两者一张一弛,共同撑起南方基金的业绩基本盘。

  投研建设方面,不断提升权益投资能力与绝对收益策略的有效性,加强投研团队建设,优化投研流程。通过构建“数智化 + 平台化”价值创造体系,提升各环节的运营效能,决策科学性和精准性。

  服务生态方面,建立全生命周期客户陪伴体系,将“投资者获得感”纳入核心考核指标,着重增强客户黏性。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自身资源禀赋,在科技金融、绿色投资等新赛道建立起先发优势。

  国际化拓展方面,南方基金联合华泰柏瑞获批境内首批沙特ETF,通过ETF互挂机制巧妙布局中东资本市场。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正如南方基金2025年新年献词中所述的那样,2024年南方基金积极响应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本着“创造价值才能共享价值”理念,在业内率先履行“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合同约定,为客户提供“产品+账户+陪伴”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以投资者为本,坚守资管初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方力量!

  02

  浮动变革方法论 

  精品策略、效率驱动

  LAOCAI

  对公募基金而言,影响最深远的当数费率变革。

  这场由监管引导、市场倒逼的变革,核心在于压降管理费、托管费,降低甚至取消困扰行业多年的“尾佣”。看似简单降价,实则深刻重构行业的价值链条与竞争逻辑。

  新格局下,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规模化角力转向投研能力、服务体验、成本管控的多维度比拼,倒逼基金公司全面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活下去、活更好。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浮动费率的全方位重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变化:

  首先,盈利模式分化:管理费率下调压缩基金公司利润空间,中小型公司受冲击大。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头部机构抗压性强,尾部机构需差异化或整合。

  其次,产品结构优化:费率敏感资金流向低成本被动指数产品和“让利型”主动管理基金,推动基金管理人资源向精品主动策略和高效率指数工具倾斜,促进行业从“规模驱动”向“业绩驱动”和“效率驱动”转型。

  再次,销售生态转变:尾佣削减动摇传统销售模式,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需提升专业投顾能力,转向以投资者需求和服务价值为核心的收费模式,推动行业回归“买方投顾”本源,提升投资者体验。

  最后,投资者行为与预期重塑:费率透明化提升投资者回报预期,促使其更关注费后净收益,对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和服务价值要求提高。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南方基金也加快进化步履,注重精品主动策略、强调效率业绩驱动。就在上周即6月25日,其推出的新品南方瑞享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募集金额14.58亿元,认购总户数24744户。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创新费率机制与专业团队,该基金此前已入选中信财富资产配置委员会的“中信优品”产品池。除采用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模式,还是双基金经理配置,李锦文擅长周期行业投资,组合估值水平低;袁立则注重新兴行业研究,二者形成优势互补,提升研究覆盖范围,力求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回报。

  总而言之,危与机总是相互转化的。费率改革是一块试金石,拥有强创新力、专业投研底蕴的机构往往能逆流而上、吃到变革红利,南方基金就是一个代表。

  03

  深耕“五篇大文章” 

  打磨韧性生长之源

  LAOCAI

  实体兴、金融旺。基金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赋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责任。也正是在此持续深耕,南方基金系统性构建起核心竞争壁垒,延展了成长根基。

  比如科技金融方面,南方基金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科技投研“特种部队”,重点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

  据上海证券报7月2日消息,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中获批,南方中证AAA科创债ETF位列其中。南方基金认为,此番获批对推进公募业填补“科技金融”债券基金领域的空白、以及助力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科技金融”大文章均具有重大意义。

  2024年以来,南方基金不断加码科技主题基金的战略布局,产品规模呈快增态势。截至2025年3月31日,南方基金旗下股票ETF近十年跟踪准确度位居同类第一。

  比如绿色金融领域,截至2024年末,南方基金自研的ESG评级体系已覆盖5100家A股企业,覆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库。公司“促进气候转型——碳排放数据库的应用”项目作为中资机构唯一代表,荣获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年度最佳ESG纳入实践”和“年度最佳新兴市场行动”大奖。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南方力量。

  再如普惠金融领域,南方基金持续深耕财富沃土。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旗下产品的2024年利润位居前五。其中,南方基金旗下产品实现利润超720亿元。

  良好的业绩回报离不开以下几方面努力:前瞻布局:依托专业优势,把握市场低位机遇,前瞻布局优质基金产品。深化投教:完善投教体系,强化客户体验与深度陪伴,丰富服务场景;着力打造精准投顾平台,扩充投顾产品矩阵。搭建平台:积极构建场景化、智能化金融基础设施,打造一站式、全周期基金理财平台。

  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基金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基本盘,两者相融相生、共荣共生,南方基金韧性生长的源泉即在于此。

  04

  三重困境横亘 

  革新进行时

  LAOCAI

  硬币总有两面,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短板、隐忧的危害性。

  首先,关键的合规性还有待优化。据2024年报披露,因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南方基金于2024年12月接获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警示函,并被要求进行监管谈话。公司随后表示,已针对相关问题完成整改。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毕竟,2023年就因多只产品运作违规遭监管警示谈话。连续被点名,拷问企业合规意识、风控能力,如何念好“合规经”、“专业经”、能否杜绝再犯,是一个严肃话题。

  另据澎湃新闻消息,2021年5月消息,南方基金旗下子公司南方资本前副总经理吴言林正因违规兼职接受调查。

  据监管通报及多方信源证实,吴言林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担任南方资本副总期间,同时出任基金销售机构汇林保大法定代表人,严重违反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这场持续一年的“双重身份”闹剧,直至投资者因私募股权融资纠纷找到南方基金索要吴言林,公司方发现其违规兼职行为。

  其次,业务板块也有烦恼。比如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不佳。

  以明星产品南方阿尔法混合为例,自2021年1月11日发行以来,曾因名称寓意超额收益而备受投资者青睐,首日募集金额高达79.19 亿元。然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4日,基金最新净值仅0.5337元,4年间累亏46.63%。截至2025年3月31日,基金最新规模26.17亿元。

  再如2021年2月成立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混合基金,是发行规模超百亿的一年期封闭基金,2022年3月基金解封后,便遭遇17.34亿份巨量赎回。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4日,该基金最新净值0.837元,成立累计亏损-16.30%。该基金经理史博曾任南方基金总裁助理兼首席执行官(权益)。

  此外,2021年3月成立的南方医药创新同样表现欠佳。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日,基金最新净值0.6688元,成立累计亏损-33.12%。

  从时间线看,2021年是南方基金权益类产品的重要截点,该年成立的权益基金表现普遍低迷,除了自身投研能力也与资本市场环境有关系,凸显择时发行这门必修课的重要性。

  另一业务痛点,当属迷你基金。2025年4月,南方集利18个月持有期债券基金连续3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成为年内第6只面临清盘的产品。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南方基金旗下超60只股票型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比近四成,清盘风险凸显。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清盘潮的根源在于“重发行轻维护”,规模化时代基金公司通过密集发行新产品来推广业绩,随着浮动费率来临,基金若忽视产品净值管理、专业投研能力,将对业绩造成不小影响,作为行业头部,南方基金需对此引起警惕。

  再者,关键较劲时刻,专业管理人才决定了单只基金规模兴衰,也影响破局解题成败。

  2025 年 3 月,港股“战神”王士聪“清仓式卸任”6 只基金,其管理的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曾是行业标杆,而接任者中仅盛豪具备5年以上管理经验,王士聪的离职导致相关产品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

  越是形势大好,越要居安思危。一番梳理可见,南方基金喜变牵绊兼具、仍在向上爬坡较劲的关键时刻。往期看,公司饱有自我革新、纠偏进化的韧性与魄力,接下来,如何查漏补缺、破局三重困题,在费率改革与市场波动的大潮中发挥更多头部效应,南方基金仍在解析一张韧性成长考卷。

  不迁怒,无贰过,奔赴一个全新价值征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南方基金解题韧性生长 三重困境待穿越》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