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王喜民被错当被告的十一个月

旁白|王喜民被错当被告的十一个月

yigelaigebao 2025-07-17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自2024年8月13日账户被冻结,到11个月后的2025年7月16日解封,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太平村村民王喜民终于能正常使用微信转账发红包了,不用再担心抢个几分钱的红包就被冻结,银行卡的可用余额也不再是惊人的-5988085.63元。

王喜民的银行账户被冻结600万元。

德惠市的王喜民的遭遇并不算复杂:因与合作伙伴发生纠纷,一名陈姓男子将合作伙伴同名同姓的“王喜民”起诉至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法院。但其提交给法院的诉状中,只写对了王喜民的姓名和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均搞错了对象。

令人不解的是,打一个电话就可能确定被告身份的事,却被搞错了。

德惠市的王喜民的账户被冻结,而收到一审判决的却仍是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的王喜民——也就是陈先生真正要起诉的人。一审判决显示,辉南县的王喜民经公告送达开庭传票,未到庭参加诉讼,亦未提交书面答辩状。

值得注意的事,事后,辉南县的王喜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判决书是以短信的形式发到其手机上的。也就是说,法院在有被告的联系方式的情况下,还是弄错的被告。

如果法院工作人员能细心核对被告的信息再下查封、冻结的裁定,或许就能避免错误冻结,德惠市的王喜民在路途中也不至于无法支付20元的盒饭。

账户刚被冻结查封的时候,劳务公司还有几笔工资和农民工补贴没有发。为了不让工资一进来就被冻上,德惠市的王喜民特意加了财务人员的微信,并提供了其儿子的银行卡卡号,希望财务将钱打给儿子或以现金的形式发放。

但财务也有其规定,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德惠市的王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挣的一笔笔钱汇入到自己的银行卡,然后被冻结。

这让他无法再出去打工,或者说,即使打了工、出了力,但最终“拿不到”工钱。除此之外,德惠市的王喜民还介绍,在工地上干活,每天吃饭是需要自己先付钱的,财务按月发放餐补,“比如公司一顿饭补贴17块钱,你只吃15块的,自己就能挣2块;你要是吃20块的,就自己贴回3块钱。但吃饭的时候都是扫码支付,手机没法支付很不方便,总不能每顿饭都让工友帮忙垫钱吧。”

那段时间,德惠市的王喜民又过回了没有移动支付的时代,出门随身带着现金,家里的茶几上也堆放了不少1角、5角、1元的硬币。

后来,德惠市的王喜民让儿子又去开通了个手机号,并使用儿子新开的手机号码注册微信,再绑定儿子的银行卡,王喜民这才能继续使用手机支付。

“买个菜、吃个饭啥的就没有那么麻烦了。”王喜民说,账户被冻结的11个月里,他基本上等于“丧失”了劳动能力,除了在家找点工资不用打入银行卡的零工外,王喜民基本都是靠家人接济维持生活。

德惠市的王喜民不是没向伊州区法院反映过问题。他展示给记者的通话记录截图显示,早在2024年8月,他就拨打过伊州区法院的电话、全国法院系统公益服务电话12368、政府服务热线12345,但始终得不到解决。

德惠市的王喜民也不是没想过从东北跑一趟新疆哈密。但他算了一笔账,除开账户被冻结出行不便外,王喜民更担心他花了时间、贴了机票或火车票钱、吃住等费用,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就算解决了,这些钱能给我报销吗?”

即使有律师帮助德惠市的王喜民与哈密市两级法院沟通,但效果依旧甚微:张理智律师说,今年5月,他给伊州区法院的一审法官打过好几个电话,但始终未接通。辉南县的王喜民上诉到哈密市中院后,张理智又跟二审主审法官沟通原审被告主体错误的问题,希望二审法院尽早将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解封,但二审法院依然按照正常程序排期开庭。

直至7月15日,哈密市中院二审开庭,在进行了举证质证、合议庭归纳案件争议焦点后,合议庭安排原审原告陈先生通过视频辨认德惠市王喜民是否为他要起诉的王喜民。在得到陈先生的否定答复后,合议庭终于暂停该案实体审理,宣布闭庭。

张理智说,此举也表示二审法院已认为原审程序确实存在问题。当日庭审结束后,张理智请求审判长立即解封德惠市的王喜民账户。审判长答复称,庭后会处理。

澎湃新闻7月16日刊发报道后,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立即解封,展现了当地法院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和良性互动,应该点赞。

但是,也要提醒,应该破除“司法为稳”的错误思维。德惠市的王喜民因与被告同名就被错误冻卡,11个月里他的生活遭遇了各种烦扰,法院知晓后本应快速纠正,还民以静好,这才是司法为民。而不应等到媒体介入监督后,出于化解舆情,才快速解决,这是“为稳”的管理心态,而非“为民”的服务心态。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旁白|王喜民被错当被告的十一个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