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或不用说明来源,一次适度松绑

光明网评论员: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或不用说明来源,一次适度松绑

yigelaigebao 2025-08-13 装修趣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这次新规的表述变化显然已经明确,限制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保障顺畅的经济活动秩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

光明网评论员: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或不用说明来源,一次适度松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管理办法》中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这不失为一个适度松绑的举措。2022年的要求中,明确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需“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但这个政策的执行力度、执行方式等,却因为各家银行的规定有所区别,也让“了解”的概念充满变数:可以是字面意义的询问,也可能演变成重重手续叠加,令储户(也包括部分银行柜员)不胜其烦。

2023年就有媒体报道,浙江宁波一名男子办理业务取款2.5万,银行工作人员根据要求例行询问取款用途时,男子被问得不耐烦,称要将钱分批取出,一次就取一元钱。最后男子看到工作人员委屈哭了,才把2.5万取出来。可以看出,一些银行措施在加码,询问“基准”甚至比规定的5万元还低,储户不耐烦,柜员也倍感委屈。

之所以出台“询问来源和用途”的规定,是基于反诈、反洗钱的要求。这个理由是成立的,在大额存取款时,确实可能会涉及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比如今年4月同样有媒体报道,河南安阳一女子取现20万元却说不清取款用途,引发银行柜员警觉,最后果然牵出一笔电信诈骗。

“询问可以防诈骗、洗钱”是成立的,同时“动辄询问影响正常取款”也是存在的。在这两个目标指向之下,金融机构必须有所取舍。而这次新规的表述变化显然已经明确,限制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保障顺畅的经济活动秩序。

而且新规并不意味着对反诈、反洗钱要求的放松。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对洗钱风险较高的情形采取强化的尽职调查措施,意味着需要运用更加精准、技术化的方案来防范相关问题。当然,究竟如何实现确实也有探索空间,金融机构有多少精密措施来实现“无声监管”,也值得观察。

这种松绑是必要的,除了便利正常的经济行为之外,其实也是在强化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可以设想,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存款使用缺乏稳定的预期,感到自身财产运用的不便,这很有可能动摇人们对金融服务稳定性的判断。也会因为这种形势产生行为模式上的变化,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绕开金融机构,使用现金、购买贵金属和其他等价物等,这客观上会影响金融系统中的资金流动。

总之,监管行为应当尽可能平衡好各种不同的诉求,确保社会运转的血液流通顺畅,在这个基础上,对违法行为做出精准的规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光明网评论员: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或不用说明来源,一次适度松绑》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